2023年11月21日,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在江苏盐城成功召开,主题为以海上风光助力低碳发展,中欧合作共享绿色未来。
在本次论坛的致辞中,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指出,为了促进中欧之间的能源务实合作,双方能源主管部门建立了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并依托该平台开展了丰富的交流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海上新能源是中欧能源合作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为了推动双方海上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和互利合作,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带动全球海上新能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水平发展,促进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加快部署;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试点示范,在深远海风电、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柔直输电等方向,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成果应用;三是挖掘潜力,提升实效,探索开展省市、企业层面项目合作,加速推进海上新能源规模。
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地,江苏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拥有江苏海岸线最长、海域面积最广、滩涂湿地最多的地理优势。同时,盐城也是中国首个中欧合作海上风电项目的所在地。盐城市委书记周斌介绍,盐城具备“空间大、区位好、生态优、产业强”的优势,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全球有影响、全国树标杆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为实现两个“2000”目标,即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盐城正努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发表了主题演讲,题为《构建全球风电产业共同体,打造可信赖的清洁能源》。他在演讲中提出了新的思路、视角和方法,探讨了中欧新能源合作和世界新能源发展的未来。
武钢指出,中欧在风电领域的国际合作基础源于双方之间的历史情谊,并且双方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具有互补优势。中欧的风电合作历程也是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欧洲技术输出期,当时中国成为了欧洲各国风电开发单位、设计单位、研究单位的重点开拓市场。第二个阶段是中国技术的快速成长期,经过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培养自主研发能力之后,中国风电产业快速升级并实现规模化发展。
通过这些阶段的合作和发展,中欧在风电领域的合作逐渐深化。未来,双方可以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全球风电产业共同体,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罗兰·罗伊施,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与技术中心主任,在中欧合作论坛的演讲中表示,海上新能源的发展对于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他指出,尽管有条件的国家已经对自主减碳方面做出一系列承诺,但这些承诺在目前的条件下并不足以达成《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控制温升目标。
罗伊施强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5年,全球只能实现微不足道的34亿吨二氧化碳减排,为了控制温升,必须采取更有力度的行动。他强调2020年~2030年将成为行动的关键十年。因此,海上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对于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控制温升目标的关键行动之一。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预测,为了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到2030年全球风电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需要达到当前的三倍。中欧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在海上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合力,也是推动产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选择。
盐城作为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拥有约60GW的可开发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这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盐城市委书记周斌表示,盐城在风电装备和光伏等行业聚集了一大批领军企业,已经构建了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在风电装备产业方面,盐城的海上风电整机产能约占全国的40%,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而在光伏行业,全国前10强企业中有8家在盐城投资,盐城的硅片产能达到53GW/年,光伏电池片产能为73.2GW/年,光伏组件产能达到95.3GW/年,综合产能位居中国城市第一位。
首个中国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中节能东台“风光渔”互补基地。
论坛现场,主办方及近20家中欧企业联合发布了《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盐城宣言》,其中呼吁:坚持开放共享,加强交流对话与需求对接;坚持创新引领,加强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坚持互利共赢,加强产业协同与项目合作。
此外还发布了《公开征集海上光伏、海上能源岛与新能源高比例应用技术方案》、《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与产业链对比分析与合作潜力研究报告》等重要成果,签约了25个重大项目,总金额294.8亿元。
在本次论坛中,设有海上风光、零碳园区、储能、氢能、新型电力系统和绿电绿证六个平行论坛,与会代表就重点热点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包括发展政策、技术方案和实践经验等,为推动海上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机械栏目编辑/邢文涛
评论
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