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在广东勒门建粤东海域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风电之心
见道网 2024-03-06 11:57
  • 海上风电项目具有更稳定的风能资源、更高的可持续性和更好的环保效益,对于城市规划和环保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未来的能源转型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阅读本文需要
3 分钟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在广东勒门海上风电项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该项目是粤东海域在建的最大单体容量海上风电项目。一航局负责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27台钢管桩基础、风机安装,以及1台至关重要的海上升压站基础施工。海上“风电之心”的“心脏”指的正是这个海上升压基础站,它承担着电力输送和设备保护等核心任务。为了确保这个重达千吨的“心脏”能在深海中稳固扎根,项目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智慧。

项目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升压站的基础构造,它类似于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石墩”,底部四角均巧妙设计有“喇叭口”状的桩靴。为了确保升压站基础稳固直立,需要将四根钢管桩精确地插入这四个“喇叭口”中,类似于给桩靴“穿上鞋子”。随后,通过灌浆工艺将钢管桩与桩靴之间的空隙填满,使钢管桩与导管架基础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只有当这一步骤完成,整个工程才能算是圆满完成。

万丈高楼始于平地,要使升压站基础顺利沉入海底,首要任务是将这个庞大的结构体吊起。为了保证受力的均衡性,传统方法是使用两根形如“筷子”的吊梁,并通过四根钢丝绳固定于两端,与升压站基础的四个角相连,形成稳定的吊装结构。然而,由于升压站基础的形状各异,需要定制吊梁,这不仅延长了制作周期,还导致了材料的浪费。

经过深思熟虑,技术团队决定对钢管桩吊具进行创新改造。项目总工程师带领团队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在现有吊梁基础上,通过法兰连接的方式将两节吊梁组合以增加其长度。经过精密测算,“长个”后的吊梁完全满足使用需求。不仅如此,新型吊梁还可灵活调整长度,适用于3600吨以下不同规格的导管架基础,成了吊装施工的“多面手”。

紧接而来的沉贯施工同样不易,高昂的的租赁费用让人望而却步,技术团队又提出了改造装备的方案:在送桩器下方增设变径接头,根据不同钢管桩直径变换尺寸,这样就能满足绝大多数钢管桩施工要求。

万事俱备,随着机器轰鸣声的响起,施工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起吊、沉贯、打桩,在建设者们默契的配合下,升压站基础已顺利完成。

如今,风机林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海上“风电之心”的“心脏”正等待着跳动的时刻。它能不断地将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王甜

评论

相关文章

风电

10GW!甘肃张掖市签约新能源储能与风光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

03-19

风电

孟加拉国集中式风电项目已经成功并网发电

03-18

风电

长乐外海K区550MW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顺利中标!福建水电勘测设计院勇挑重担

03-18

风电

900MW!上海电气山东半岛北N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中标结果揭晓

03-18

风电

62.3亿新能源项目!500MW海上风电项目落户秦皇岛

03-17

风电

内蒙古包头核准300MW风光能源项目启动中

03-15

收藏
评论
分享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