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汽笛声的响起,一列满载着希望与机遇的中欧班列(越南·河内-中国·西安-匈牙利·布达佩斯)跨境公铁联运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启程,踏上了驶向远方的征程。标志着该线路正式实现了定期化运营,开启了中欧贸易与物流合作的新篇章。这一新举措的落地,不仅丰富了中欧班列的线路网络,更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2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突破8.5万列大关,辐射国内120个城市,通达欧洲25国的219座城市,运送的商品种类更是超过5万种。凭借全天候运营、大运量承载、绿色低碳运营以及高效便捷服务等显著优势,中欧班列不仅开辟了亚欧大陆全新的陆路运输通道,还搭建起经贸合作的新桥梁,为国际物流供应链注入了强大的韧性。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中欧班列运行势头强劲,累计开行2928列,发送货物量达到31.7万标箱,同比分别实现了9%和10%的增长。2024年以来,国铁集团积极探索并成功开行了经西安、重庆、义乌等地至格鲁吉亚波季、阿塞拜疆巴库、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南通道中欧(亚)班列;通过科学调配机车、车辆、线路、场站等资源,西通道、中通道、东通道的运量分别实现了9%、19%、4%的同比增长;同时,国铁集团还确保了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境内外运输时效得到了有力保障。
中欧班列稳定高效,吸引力持续放大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表示,红海危机爆发后,对中欧班列的货运需求已上涨100%。从重庆输往欧洲的铁路集装箱运费因为供需关系变化增加约20%,但仍比目前海运运费便宜约三成,海运相较中欧班列失去价格优势。中欧班列从重庆发车至欧洲仅需15~20天,目前西安往返德国杜伊斯堡只需要10天,比2023年又缩短两天。
同时,中欧班列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稳定性高。中欧班列开通数条全程时刻表线路,沿线各国铁路安排固定的车次、线路、班期和运行时间,重点对口岸站换装、交接等作业环节予以合理控制,境内外全程运输时间相对固定,为客户生产组织、物流贸易、资金周转提供了稳定预期,可以更好地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世界经济运转离不开全球货运和商品贸易,更多横跨欧亚大陆的灵活替代路线至关重要。当前,欧洲多国对中欧班列的需求度升高,开始寻求以陆代海的物流方案。在全球风险挑战叠加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稳定和繁荣世界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中欧班列运输能力持续增强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中国东、中、西,三通道五口岸多点开花式发展,口岸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单列通关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为新疆、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陕西、重庆、湖南等内陆地区也受益良多。
据统计,2023年开行中欧班列超100列的22个国内城市中,西安、重庆、成都、郑州位居前四,全年开行均超过1000列,开行总数占去半壁江山;全年开行500~1000列的城市有长沙、武汉、广州、义乌、沈阳、济南、合肥,开行总数占近三成,有较强的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基础,也有较完善的物流设施和服务;全年开行100~500列的城市包括青岛、苏州、石家庄、金华、徐州、南京、临沂、深圳、大连、长春、哈尔滨,有较高的经贸合作潜力和辐射带动效应。
江苏连云港的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近日业务繁忙。据当地铁路部门统计,2024年前两个月,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3列,同比增长43.7%。无独有偶,前不久,中欧班列(越南·河内-中国·西安-匈牙利·布达佩斯)跨境公铁联运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实现常态化开行。据统计,2024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已累计开行突破700列,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义乌出发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成为浙江企业出海的重要通道,茶叶专列、侨商号、CMEC新能源号以及京东号等企业定制化班列,为高货值、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运输服务。
据铁路部门统计,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位居全国第一,进出口货品上万种,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西部地区的电子、汽车、机械等适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枢纽经济初具规模,惠普、华为、TCL等国际知名企业产能向内陆转移,整车进出口、生物医药、冷链物流、大宗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口岸特色产业加速聚集。
近日,兰州铁路局武威南车站发出首趟中欧班列,装载PET、电子设备、光伏支架等货物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武威保税物流中心持续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工程机械设备等优势产品“走出去”,助力粮食、木材、能源矿产等多种国外优质产品“引进来”。兰州铁路局携手地方政府已陆续开辟26条出口国际联运新通道。
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是联通欧亚的黄金通道。据政府数据,2024年2月两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都提前突破1000列,再次刷新班列在口岸的通行纪录。阿拉山口口岸通行班列运行线路117条,通达德国、波兰、比利时等25个国家和地区;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班列运行线路80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通达45个城市和地区。双口岸搭载的货物品类均超200种。阿拉山口口岸还建设了亚洲最大的室内集装箱换装库、500万吨散装粮食铁路专用线、100万吨粮油仓。
据报道,中欧班列中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近日已累计突破1.5万列,可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60多个地区,集聚了天津、安徽、湖南、四川等10余个省区市的货源,货物从最初的金属、化工、服装鞋帽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产汽车、家用电器为主。
据悉,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成立一周年,共开行中欧班列776列,同比增长23.77%,创历史新高,发运量位居东北第一,成为东北地区开行规模最大、运输时效最快、线路辐射最广、成本效益最优的集结中心;设立10个境外终到站,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个境外城市,货源地覆盖东北三省、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承运商品种类超300种;累计服务国内外企业3000余家,累计承运货值已超过74亿美元。
长春铁路物流中心拥有长春经满洲里出境到莫斯科、长春经同江北出境到莫斯科两条深入欧洲腹地的中欧班列的运输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开行836列、47999车、95943标箱,不仅运输汽车配件、电子元器件、机械配件、轻工业品、轻纺织品等货物,更是将中国一汽生产的红旗、奔腾轿车等更多“中国制造”运往欧洲市场。
中欧班列管理运营亟待优化升级
2023年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铁集团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欧班列平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包含规范中欧班列品牌管理、开行数据发布、需求提报、安全管理、市场发展秩序、班列开行布局、境外经营行为、班列支持举措八项措施。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春山近日表示,当前,国家正在推进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国际物流枢纽,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建立形成高效集疏运体系。
武汉、长沙均是《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的枢纽节点。马春山认为,武汉与长沙联合打造长江中游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将有利于统筹利用中部地区资源,增强中欧班列区域性聚集辐射能力,将中部地区打造成内陆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引擎,进一步优化全国区域开放布局。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近期深入调研后提出,随着中欧班列车次越开越密、速度越来越快,因沿线国家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铁轨老化、配套设施落后以及仓储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他建议,升级改造中欧班列等铁路口岸和后方“卡脖子”路段,推动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技术装备升级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多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
同时,由于全国各省市中欧班列的线路存在交叉重复,陈小平建议,要加强国家层面对国际班列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内外贸同班列和集拼集运模式发展,促进班列线路精简整合;创新发展国际班列+海外仓运营模式,打造一批集分拨、配送、集货、堆场、保税、关务等于一体的境外物流分拨中心。
针对中外规则标准存在的差异以及货运服务尚待完善的问题,陈小平呼吁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沿线国家在运输工具、装载单元、换装转运设备等关键领域实现标准的统一与对接。他强调,通过加强标准互认,不仅可以提升物流效率,更能为国际贸易的顺畅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陈小平也主张积极推进各国检验检疫标准的互认工作,并简化查验手续,以减轻企业和货物的通关负担,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他相信,这些举措将为中欧班列的运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环境。
此外,陈小平对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在运输、货源、金融服务和信息平台等方面的集结中心重点工程示范建设表示了坚定的支持。他深信,这些示范工程将极大地促进中欧班列向更高水平发展,并能够为未来的国际贸易与物流合作提供极具启示意义的范例。通过推动这些工程的落地实施,我们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搭建更加稳固的基石。(此文出自见道官网www.seetao.com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必究,转载请注明见道网+原文链接)见道网战略栏目编辑/赵娥
评论
写点什么吧~